窮遊 馬蜂窩太年輕!17年前我們就開始原創遊記了!1998徒步艾貝塔斯曼(一)
2015-01-08 新西蘭中國旅行社之喜洋洋假期
Tips:點擊上方"新西蘭中國旅行社..."即可關注我們。
如今,很多人要來新西蘭旅遊之前,都會去網上搜尋一些新西蘭的攻略、遊記看看,因為現在網絡上什麼旅遊達人、寫手、作家之類的太多了。
但是在17年前(那時候神馬馬蜂窩、窮遊都還沒出生呢)互聯網還不算發達的時候,一些中旅員工(後來加入)就已經開始撰寫新西蘭的旅遊遊記了。
其中有一篇關于艾貝塔斯曼國家公園海濱徒步的遊記還有幸被選中并刊登到了1999年6月的《旅行家》雜志上,今天就讓我們翻開這本塵封了16年前的旅遊雜志,細細品味下當年一位中國留學生在新西蘭的旅遊心得。
由于時間久遠、所以圖片網上選配,文字為原創内容,如需轉載請著明出處
正文:位于南半球的新西蘭由南北兩大島嶼組成。南島的北端,面臨塔斯曼海,有一片占地2237公頃的國家公園,以茂密的原始叢林,綿延的金色海灘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背包族”。
1998年聖誕節前夕已在新西蘭求學半年的我,打點好行裝,背上重約四十斤的“Backpack”(背包),踏上了艾貝·塔斯曼國家公園(Abel Tasman National Park)的步行之旅。
■曼如考營地
1942年,為了紀念荷蘭探險家艾貝·塔斯曼登陸新西蘭300周年,塔斯曼國家公園正式對公衆開放。
艾貝·塔斯曼被認為是第一位到達新西蘭的歐洲人。公園西臨浩瀚無垠的大海,東邊則是綿延起伏、叢林密布的山脈。公園自南而北沿海岸線延伸着一條長約一百公裡的小路,步行需四至五天的時間。
十二月二十三日下午,旅遊汽車把我們從陽光小城尼爾森送到了塔斯曼國家公園的第一站:曼如考營地。
這裡也是公路的盡頭。一面巨大的指示牌,擋住了所有機動車輛、摩托車、自行車和狗的去路。(據說狗會吃鳥)。
營地裡搭滿了帳篷,到處停着露營車。露營地的中心地帶有一片建築,設有公用的廚房、洗衣間、淋浴室及廁所。沙地上有供孩子們玩耍的秋千、滑梯及爬杆。
已近傍晚,有人在晾曬泳衣,有人在草坪上看書,有人則在廚房裡忙碌,四下裡靜悄悄的,并無我想象中的那份喧鬧。
我們的帳篷也支起來了,鋪上睡墊、薄毯,往枕套裡塞幾件厚衣服,挂起一盞别緻的“帳篷燈”,這小小的帳篷顯得很溫馨。
那種可以租用的“露營車”更舒服:有床榻、廚櫃、冰箱、酒吧、盥洗池……,讓人想起吉普賽人的“大篷車”。
■不遠的公路旁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
太陽已隐沒到了遠處的大片島嶼後,玫紅色的餘晖浸染了天際,一道透亮的光将天空分成兩半,近處烏雲壓頂,蒼蒼茫茫。
一位老人坐在岩石上,憑海而望,一動不動,背影凝如一座雕塑。我飛身返回營地,取來相機時,太陽已褪盡最後一道紅光,烏雲統治了整個天空。
海水更加無力了,一浪一浪地向後退去,裸露出更多的沙灘和礁石。我迎着大海走去。待要靠近它時,它卻忽然間肆虐起來,以巨大的浪頭撲向我,大浪卷走腳下的泥沙,仿佛一隻無形的手将我的身體向後推,我有些眩暈了。
■漫漫步行路
第二天一大早,嬉鬧在帳篷外的小鳥就将我叫醒。“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起的人們已經上路了。
新西蘭可謂“步行者的樂園”。南北兩島,未發現過任何原生哺乳類動物,最早的動物便是千奇百怪的鳥類。
在叢林中徒步旅行,不用擔心蛇、蜥蜴或者毒蜘蛛,更不用說威脅生命的猛獸,唯一給你小小騷擾的便是那無處不在的沙蠅。
一路走來,最常見的是一種新西蘭特有的蕨類植物,造型獨特而優雅,樹幹象天鵝美麗的脖頸,高高昂起,銀色的樹葉則象一片片輕盈的羽毛。
還有一種蔓生地面的苔藓類植物,如地毯般細密、柔軟,并且幹燥,奇妙的是,當你把一雙泥足踩上去輕輕揉搓幾下,立刻就會變得幹幹淨淨。
頭頂參天的大樹,腳踩松軟的土地,鼻子裡充塞着叢林裡特有的草腥味,耳邊是此起彼伏的鳥鳴和若有若無的大海的喧騰。
我感覺自己是行走在天與地之間,行走在有生命的萬物之間,真想象惠特曼在《草葉集》中吟詠的那樣“我要高唱我自己!”
也有并不輕松的時候。下坡雖不費力,但背負沉重的包袱,要控制身體的平衡,時間久了,雙腿直打顫;上坡更不消說,背包變得石頭樣的沉,雙腳對每一個坡度的上升都異常敏感。
我相信“Backpack”的設計者一定是位旅行家,每一根看似多餘的拉帶都是為了讓背包緊緊地附于你的身體,使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均勻受力。
水是最可寶貴的能量之源。公園裡的指示牌提醒你泉水與露營地的自來水不可以直接飲用,必須經過煮沸或者淨化。放上兩片殺菌提純的藥片,經過至少半小時的沉澱,咕咚咚一杯下肚,你才會發現這水有股遊泳池水的味道。
到達20号營地已是下午三點。陽光依舊燦爛,海水呈現出亮麗逼人的藍綠色,金色的沙灘上貝殼閃爍。
換了泳衣躺在沙灘上,陽光充沛但不炙熱,腳下海浪翻騰,猶如枕着波濤,不一會兒竟會沉沉睡去。(未完,待續)